112-2社區營造與發展

社區營造與發展

開課單位: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
授課教師:譚昌國

課程目標


一條寬敞筆直的大學路,連接臺東大學知本校區和建農里。對於建農里的居民,臺東大學代表著高速呼嘯而過的機車;而對於臺東大學的師生而言,建農里代表著破舊,無趣的老房子。兩個世界如此鄰近,但在生活上和心理上卻如此遙遠。
因此當臺東大學人文學院有機會執行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時,就以建農里作為主要關懷的對象,也展開了尋求共作共好的探索之旅。計畫團隊成員包括教師,學生和助理,開始走進社區的巷弄,踏上社區的農地,動手動腳,用口用心,想要找出和居民交流的通關密語,想看見隱藏在居民內心中的需要。 許多人知道,建農里又稱為開發隊,是由榮民,或稱老兵開發而成。這是台東市最邊緣的地區,也是範圍最大,最窮困的社區。但許多人並不知道,榮民們離鄉背景來到台東這塊荒地,忙於將荒地轉為良田之餘,用巧手將家鄉菜做出來,餵養家人,分享鄰居,用香氣和好滋味滿足家人的胃,也撫慰鄰居的心。曾經有那麽一個時刻,走在建農里看見的是家家戶戶圍桌而食的溫暖,鄰居們彼此招呼,分享各自精心烹製的家鄉菜的熱鬧。是否建農里曾經是守望相助,安全又令人安心的社區。雖然大家缺乏財富,但飯桌上不缺美食,言語中不缺情義,來自中國大江南北的榮民,和來自臺灣各族群的婦女,在這裏相濡以沫,開墾田地,生兒育女,共同打造幸褔的家園。
今年在規畫社區營造與發展課程時,我和計畫專任助理林佩君多次討論,決定嘗試走進社區裏的家庭,深度了解家庭的歷史,也發掘家庭代表性的料理,將家的記憶和情感,透過食物和味道想起來,打開來,再用文字和影像捕捉和封住,想留下建農的生活誌,以社區,家庭和料理為主題的,建農里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現在,過去與未來。

課程執行與內容


邀請合作夥伴

邀請微慢城鄉生活顧問有限公司的團隊,負責人老昌(李昌諭),以及zoom in Taitung的主編高菁秀,他們的專業指導和陪伴。

訪談與學習

邀請建農里兩個商家:合康機車行和鴻發商店,接受學生們的訪問,教導學生們如何做出令人懷念的家庭料理。

社區刊物編輯

編輯「建農社香味」的社區生活誌刊物,翻轉大家對建農里的印象,開啟居民們以飲食重建鄰里關係的管道。

成果亮點


我發現同學們在這個課程的參與過程中,做得津津有味。聽到阿嬤說怎麼做蔥油餅之後,就有同學自己在宿舍先做了起來,自己買麵粉,揉麵粉,加入蔥料之後拿去鍋裏煎。和後來阿嬤實際教的比起來,雖然小了一點,卻是貨真價實,同學們自己親手做的。還有一組同學,聽了鴻發商店的老闆娘口說怎麼做生肉之後,也自己去買豬肉,在宿舍做了起來。後來發現,和鴻發老闆娘弟弟實際做的比起來,少加了沙拉油,所以做起來有點乾乾的。同學們說以為煎豬肉會出油,但其實量不夠多。聽到同學們講這些小事,我覺得這門課和這個刊物至少做到一件事,就是激發起同學們的好奇心和自動自發的態度。而這些心態是我最喜歡也最珍惜的。
其實我自己也有所改變。在聽合康老闆媽媽講如何做麵食的時候,我想起了小時後,看過自己的外婆如何自己桿麵包水餃。在聽美珠阿姨講他的先生如何做家鄉菜宴請單身鄰居的時候,我想起自己的媽媽,在過年的時候一定要吃的幾道菜,一定要買的幾樣食材。我開始珍惜媽媽的廚藝,這些我們子女都沒有學到,卻讓來自菲律賓的看護學得好好的。我決定要多利用時間陪陪媽媽,問媽媽有哪些拿手菜?怎麼做?可不可以教我?希望有一天過年的時候,我也可以親自下廚煮幾道菜給媽媽吃。
感謝助理佩君。從有USR計畫以來,她就常常在建榮里穿梭,和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做朋友。她的溫暖和熱情,打動了建農里居民的心,讓我和學生們去做訪問的時候,顯得輕鬆自在。還有她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同理心,能讓我們比較真實的掌握,建農里居民們需要什麼,想要什麼。還有她極為豐富的,在編輯和出版刊物的經驗,讓我和同學們覺得大大安心,一定可以把這本刊物做出來的。
還要謝謝微慢的夥伴們。剛開始起心動念要做這本刊物的時候,真的是沒有什麼頭緒,只是單純的羨慕,想要有這樣的刊物。謝謝老昌,菁秀和他們的助理,好幾次到課堂上來講課,分享,指導和建議;如今同學們能完成這個任務,讓刊物成形,要感謝前輩們的慷慨幫助和相挺。

113/4/17,微慢負責人李昌諭先生,分享社區營造經驗。

113/4/17,微慢資深專員高菁秀小姐,分享社區陪伴的經驗與社區生活誌的製作方法。

113/6/5,針對同學們初步排版社區生活誌刊物成果,微慢夥伴們給予建議和指導。

113/6/14 建農社香味成果發表會現場,有接受訪問的居民(和康機車行老闆),到現場

113/6/14 建農社香味成果發表會現場,學生們現場製作蔥油餅

113/6/14 建農社香味成果發表會現場,學生們解說雲南生肉的製作過程和食用方法。

113/6/14 建農社香味成果發表會現場,居民們排隊享用雲南生肉

113/6/14 邀請參加活動的居民分享記憶中的家常好料理

113/6/14 建農社香味成果發表會後團隊合照

學習心得1

這堂課經過數月的田調、討論終於完成雜誌的編輯以及學會料理的製作方式。發表當日到訪多位居民,他們熱情的幫忙,讓我們感受到溫暖。現場我們示範生肉烹煮,居民會過來聊天,藉由對答的方式讓整個場面變的相當熱鬧。很開心完成這項學習烹跟製作雜誌的艱難任務,不僅更新自己的里程碑,更是令人反思自家的狀況。
公事四 顏O呈

學習心得2

經由這堂課,我們以臺東大學的學生身分進入建農里探索,我們向最熟悉的居民訪談,得到從未知曉的資訊,然後寫作成屬於這裡的文章。我們也因為訪談,學會製作蔥油餅,成為了大學生活中無法替代的一個回憶。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建農里活動中心舉辦成果展,從一個學生的身分轉變為一個半居民的身分,這是不可多得的有趣經驗。
公事三 鍾O儀

學習心得3

這段時間的田調和學習居民料理讓我收穫良多,不僅深入了解當地飲食文化,還學會了許多實用的烹飪技巧。雖然在雜誌的編輯過程中也充滿挑戰,但最後也順利完成,成果發表活動上居民的熱情參與,讓我了解到這次的課程不僅是個人學習和成長,更是可以和社區居民共同分享經驗的機會,令我印象深刻。
公事四 陳O彤

學習心得4

在這課堂中的田調及跟阿姨的家人們學做美食收穫很多,更讓我知道台東不只有原住民美食的存在,有更多不一樣族群的美食值得我們去深入探討。在田調的過程中,一開始本來進行的不是很順利,但在不斷的訪談以及組員探討及調整下,才能夠順利將內容呈現上來。雖然成果發表會自己只參與了後半段,但更讓我開心的是可以與社區居民分享。
公事四 高O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