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課單位:人文學院
授課教師:譚昌國
1.服務學習是將社會資源轉變為學生學習場域的教學方法與過程,其可豐富學生學習的對象、深度與廣度,也使得學生學習成效從單純的理論知識提升到全人生命的發展。
2.服務學習是以在做中學的理念, 幫助學生培養認識自己, 問題解決, 人際關係處理, 溝通表達, 團隊合作等能力. 這些能力也是未來就業的軟實力. 所以服務學習是未來進入職場就業的有效的準備方式.
3.本課程透過有計畫的社會服務活動與結構化設計的反思過程,不僅完成服務對象的需求,也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4.本課程以人文學院USR計畫的建農里為場域,引導學生進行實地參訪與社會參與,透過其親身經歷協助學生了解服務學習的意義與目的。
組織合作、了解需求
台東家扶中心所服務範圍包括整個台東縣市,謝姓社工員負責建農和知本地區。當她得知人文學院USR計畫以建農里為主要場域之後,就積極想發展合作關係。依據她的觀察和理解,家扶中心所扶助的家庭在教育問題上面,較欠缺對於大學的接觸和認識。或許受限於家長的教育程度和背景,家扶中心的孩子們對於大學的感覺是很遙遠,因此也很少機會成為他/她們未來升學的目標和選擇。但是當今少子化的趨勢,大學供過於求,如果青少年有意願有能力念大學,應該都不是困難的事。因此謝姓社工員希望台東大學可以開闢管道,讓家扶中心的家長和孩子們可以進去參觀,向他/她們介紹大學唸的是甚麼?大學生活是甚麼?唸大學需要哪些準備?
歡迎光臨台東大學育樂營
學生們隨著課程發展,參觀過建農里社區,也聽到謝姓社工員在課堂上對家扶中心的介紹。在規劃認識大學營隊時,學生們基本上維持原來的分組,各自去設計營隊當中的活動。有的組專責設計與執行破冰遊戲、帶領參觀隊伍,有的組因為組員都來自相同科系,就負責介紹自己的系所。本次營隊共帶領家扶中心42人參觀人文學院(公事系、華語系、美產系)、理工學院(綠資系)、靜心書院(原住民高齡照護專班)。為兼顧導覽解說品質,將家扶中心人員分成兩小組,導覽動線錯開,讓每一個小組都能完整參觀完各科系,參與手作活動。而學生必須向兩個小組各介紹一次,所以有兩次介紹的機會,藉此磨練學生的導覽解說、帶領活動的技巧和能力。營隊是以餐會的形式結束。與在地商家合作餐點及禮物,包括:知本家、201巷牛肉麵、黑孩子黑咖啡、一粒工作室的手工製月桃包、故事就要開始了書店文具、童書與實用小物、「藤˙你的樣子」藤編杯子。
成果亮點
1. 和台東家扶中心合作,能確實回應服務對象的需要。
2. 讓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設計活動向家扶的家長和孩童介紹自己的科系,並回應各種問題,具體提昇學生的合作與溝通能力、規劃與執行活動能力,並對於自己所學和科系有更深入的反思和認識。
3. 營隊聚餐部分保留原計畫當中,和建農里商家的合作,多多利用在地美食與好物,與在地居民分享,增進建農里社區居民的溝通與認識管道。
4. 以溫馨、友善的氛圍,遊戲、分享、共餐的方式,介紹和行銷台東大學,能促進台東大學和鄰近社區軍民的互動關係,也是一種眼光較長遠的招生策略。
營隊剛開始的破冰親子破冰遊戲
家長及孩童認真聆聽公事系的介紹
美產系同學導覽美產系空間及學生作品
原住民高照專班同學帶領親子手做活動
小組同學介紹華語系和帶手做書籤活動
營隊餐會親子與服務同學共同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