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與另類療法
輔助與另類療法
開課單位:高齡健康與照護管理原住民專班
授課教師:陳育嫻
課程目標
本課程透過講述、示範與實作,期望學生在選修完本課程可達到下列目標:
1.能瞭解並說出輔助與另類療法在現今社會使用的相關種類方式。
2.能理解並接納輔助與另類療法為緩和醫療及健康促進之方法。
3.能運用另類輔助療法協助自己在追求身心靈健康平衡並能協助他人。
課程亮點簡述
輔助與另類療法最主要是在改善生活品質,尤其在高齡化社會中,長者因為身體的衰退原因相對需要更多的照護,如何運用更自然及非藥物的方式來改善身體狀態或健康促進就值得關注。學生透過學習後,將所學實際運用在文健站的長者身上,是雙贏的策略。一方面長者能獲得年輕學子的服務,每周有不同的年輕面孔來服務。再者學生能將所學透過實作來增加自己的能力與技巧。這是最大的亮點,尤其我國原住民人數少但族群多,由原住民學生來服務原住民長者,在世代對話、文化傳承上也極具意義。
場域活動及外部資源連結
實地場域活動次數
學生參與人次
串連之外部資源/機構次數
▲場域活動日期:114/04/01
高照班文健站活動帶領:懷舊課程/精油與經絡按摩
▲場域活動日期:114/04/08
高照班文健站活動帶領:原住民料理
▲場域活動日期:114/04/15
高照班文健站活動帶領:懷舊小點心DIY
▲場域活動日期:114/04/22
高照班文健站活動帶領:今天健康了沒
▲場域活動日期:114/05/06
高照班文健站活動帶領:懷舊紙花手作課
▲場域活動日期:114/05/13
高照班文健站活動帶領:懷舊水果
▲場域活動日期:114/05/27
高照班文健站活動帶領:傳統文化體驗包肉粽
▲場域活動日期:114/06/03
高照班文健站活動帶領:數字遊戲和竹杖製作
▲場域活動日期:114/06/10
高照班文健站活動帶領:同樂烤肉活動
場域夥伴關係建立與發展
活動的場域主要在建農里文健站,建農里的原住民長者平日會到文健站來參與活動及共餐,由照服員協助進行生理量測及延緩失能活動的帶領,近期因為一位照服員請育嬰假,目前有人力較為短缺的狀況。學生進入文健站能緩解照服員的工作壓力,同時能協助照顧場域內的長者,尤其是弱勢的長者,透過學生的關懷與傾聽,能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
學生心得報告與照片
高照三張曉萱:
這次在文健站帶領活動的過程中,我的體會是我覺得我們不只是扮演帶動氣氛的角色,更學習如何與長輩們建立連結與信任。一開始很緊張、怕自己的經驗不足,沒有辦法引起長輩們的興趣。但當我鼓起勇氣主動關心他們、傾聽他們的故事,才發現長輩其實很願意參與、也很期待被重視。每一次帶活動,從設計內容、準備教具,到現場的應變與調整,都是對我的挑戰與訓練。有時候活動不如預期順利,我學會不要責怪自己,而是觀察長輩的反應、調整方式,從中找到更合適的帶領節奏。看到長輩因為我的活動而展現笑容、願意動起來,我感受到一種被需要的成就感。這段經驗讓我不只是技能上的成長,更學會用耐心、尊重與愛,去陪伴每一位長者,就像我對我自己的外婆一樣。
高照四馬心汝:
在參與USR計畫並實際去阿福隆愛文健站主帶課程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與長輩互動的溫度與意義。4月8日的「懷舊精油加編織手作」活動中,我們以熟悉的氣味與編織手作引發長輩的共鳴,喚起他們過往的生活記憶,也透過創作過程提升了手部靈活度與成就感。而5月6日舉辦的「手作康乃馨」母親節活動,當天我們陪長輩製作象徵愛與感謝的康乃馨,現場充滿笑聲與感動。活動尾聲,老師還貼心準備了古早味蛋糕,與大家一同分享這份溫暖,讓整個母親節更添人情味。在我參與的課程中,「包肉粽」與「地瓜圓」也是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體驗。5月27日的「包肉粽」課程中,我們與長輩一同動手體驗傳統端午文化,從備料、包粽到討論節慶意義,整場活動充滿文化氣息與歡笑。而4月15日的「地瓜圓」課程中,長輩們展現熟練的手藝,也樂於傳授技巧,讓我收穫滿滿。這些活動不僅加深我對在地文化的認識,也讓我學習到如何與不同世代有效互動與合作。作為計畫中的的一員,這些經歷對我而言,不只是學習與服務,更是一次次心靈的觸動與成長。

--運動伸展活動

--杯子疊疊樂

--認知活動

--母親節康乃馨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