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跨領域美感教育導論
音樂與跨領域美感教育導論
開課單位:音樂學系
授課教師:何育真
課程目標
一、能理解美感即生活,並瞭解音樂中的「美感元素」與「美的原理原則」及其應用。
二、能從課程實例中瞭解媒體素養教育中的美感,藉由攝影及影音作品的實地拍攝,提升學生發展美感意識、覺知力。
三、能理解「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的內涵與塊領域美感課程實例,以及提升藝術美感素養與科技媒體素養
四、經由USR計畫結合帶領建農里銀髮族發現音樂與藝術中的美感,體認身為一位大學生的社會責任。
課程亮點簡述
輔助與另類療法最主要是在改善生活品質,尤其在高齡化社會中,長者因為身體的衰退原因相對需要更多的照護,如何運用更自然及非藥物的方式來改善身體狀態或健康促進就值得關注。學生透過學習後,將所學實際運用在文健站的長者身上,是雙贏的策略。一方面長者能獲得年輕學子的服務,每周有不同的年輕面孔來服務。再者學生能將所學透過實作來增加自己的能力與技巧。這是最大的亮點,尤其我國原住民人數少但族群多,由原住民學生來服務原住民長者,在世代對話、文化傳承上也極具意義。
場域活動及外部資源連結
實地場域活動次數
學生參與人次
串連之外部資源/機構次數
▲場域活動日期:114/05/29
▲場域活動地點:建農里文健站
▲活動內容:音樂美感跨領域美感教育導論阿福隆愛文健站音樂演出
場域夥伴關係建立與發展
透過學生學習與社區實踐相結合,投入建農里文健站推動社區音樂活動。課程前期,與文健站負責人及社區老人代表進行溝通,了解長者需求並設計適合的活動內容;學生透過課堂中「美感元素」與「美感形式」的學習了解何謂跨領域美感課程,也能尋找生活中的美, 拍攝生活周遭的事物並配樂(各種風格音樂)做分享,從而精煉自己的樂器或演唱的練習,從5月29日具備美感的演出活動中帶領銀髮族老人家發現音樂中的美。活動後,透過學生反思,證實活動不僅提升了長者的社交參與感,也讓學生體認美感樂教育的社會價值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透過這些互動,學校與建農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為未來的定期社區活動合作及文化創作展奠定了基礎。活動的成功推動了學生學習、社區發展與校地合作的三贏效果,實現美感教育在社會服務中的創新應用。
學生心得與照片
一、05/29學生A回應:
很開心有這次機會到建農里表演給長輩聆聽我們的表演,我們這組表演流行樂曲及懷舊歌曲演唱,有這個機會和電吉他彈得很好的學長一起上台表演,我覺得非常榮幸與高興,藉由我們平時練習的默契,看到何主任在台下大聲拍手歡呼、以及老人家的歡笑,我知道今天我們表演得不錯,謝謝主任給我們這個機會上台和老人家同歡。
二、05/29學生B回應:
我表演薩克斯風獨奏,由於老人家可能較少看過這個樂器,所以我先做了薩克斯風樂器的簡介,看到老人家專心在聽,雖然我有一些緊張,但是我還是認真將這個樂器做了音色的介紹、也吹了音階讓大家知道薩克斯風樂器演奏的特別,然後我吹奏了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看到老人家身體左右搖擺,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呢!
--流行語還舊歌曲演唱
--長笛與小提琴二重奏
--薩克斯風獨奏表演
--大合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