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照護演示(一)
照護演示(一)
開課單位:高齡健康與照護管理原住民專班
授課教師:陳育嫺
課程目標
高齡健康與照護管理實作課程(二)與照護演示(一)課程著重在長者的照顧,將課程由教室學習及機構中的實作延伸到建農里的社區中,呼應大學與社區跨域共做共好社會實踐計畫中的「社區照顧」主軸,落實對在地建農里長者的五大面向評估、陪伴及衛生教育外,同時也在文健站實際帶領懷舊活動,期望能提升長者的社會互動、自我價值、自尊及自我統整,進而達到健康促進的意義。 學生透過實際與長者接觸經驗,落實在課室中學習的知識技能外,透過在地關懷及文健站懷舊活動的設計與帶領,了解長者過往的生活背影與模式,透過課程設計促進隔代間的交流,降低長者的孤獨感、提升其自照顧能力外,也協助學生獲得長者陪伴及活動帶領的經驗與成長。
照護演示(一)的長者在地關懷活動設計計畫讓學生分組對社區沿街拜訪街區內的長者,自然地進行互動交談及建立關係,與有意願的長者約定進行持續性的拜訪與關懷行動,期望透過較長時間的陪伴了解,對長者的日常生活與健康促進提供評估後,進行量身打造的健康促進計畫。
課程成果
拜訪關懷7位社區內弱勢長者
長者在地關懷活動設計,陸續與在地原本從事長者醫療照顧的路瑪診所進行連結討論,由診所醫師提供弱勢及需要陪伴照顧長者名單,讓學生能進行陪伴關懷。與有意願的長者約定進行持續性的拜訪與關懷行動,期望透過較長時間的陪伴了解,對長者的日常生活與健康促進提供評估後,進行量身打造的健康促進計畫。
提高學生學習動機與參與度
照護演示共有五組同學拜訪關懷7位社區內弱勢長者,在互動過程中,長者對學生的關懷以口頭表示感到滿意與開心,希望課程結束後還能持續連繫。
學生對於到社區進行長者在地關懷滿地度極高,20學選修課程,15位回答線上無記名google表單,填答率75%。
- 對照護演示課程新增安排建農里長者拜訪及關懷活動,感到同意以上為100%
- 照護演示課程拜訪關懷長者的學習方法可以激發我對社區高齡長者的生活了解與學習意願,93%以上覺得同意
- 從社區長者關懷課程活動中,使我踴躍提出問題與老師或同學進行討論與意見交換,同意以上為100%
- 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僅在課堂上聽課,課程增加社區長者在地關懷活動及術科練習方法更能提高我的學習成效,感到同意以上為100%

在地關懷活動,學生分組進入社區陪伴獨居長者,長者因行動不便且兒女都在外地工作,鮮少對外有互動,透過學生的拜訪關懷、健康評估與衛教,讓長者降低孤寂感並有機會能向年輕孫輩分享個人的生命故事,一方便長者得到關懷,一方便學生也獲得學習成長。

在地關懷活動,學生除了在長輩家中關懷長者外,也陪伴長者使用助行器在社區中運動,邊走邊交談,讓長者感受到年輕一代的活力與關懷,得到午後的陪伴外,也更了解如何透過日常生活改變來自我照顧,提升健康程度。

在地關懷活動中透過拜訪長者,理解長者的健康情形與生活方式。可以觀察到原民長者生活型態仍保有部落生活的縮影,長者喜歡在社區中的大樹下聚會聊天或者在家中門廊的屋簷下與來訪的親友聚會話家常,排遣退休後的生活時光。透過幾次的關懷,與長者建立信任關係後,兩代之間能自在互動交流。

在地關懷活動中,學生能進入長者家中理解身體功能活動低下長者在社區中生活的樣貌。透過課程活動的引導對長者進行評估、陪伴關懷與衛教,協助發展對亞健康或失能長者的同理心外,更能培養專業照顧知識能力與經驗,達到在地關懷的雙贏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