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12-1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開課單位: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
授課教師:曾仁杰

課程目標


透過與課程的銜接,引導學生結合課堂所學規劃社區關懷與照顧方案。本課程期待讓學生能運用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中所強調的—生理、心理與社會,以及潛因、誘因與加重因,還有風險因子及優勢因子等多元架構來理解個人行為並發展出良好的生活適應策略以及助人的能力,而藉由本計畫則可以提供一個實踐的場域,讓學生實際進到建農里了解社區居民的需求及問題,鼓勵學生利用課堂所學,擬定服務方案,不僅能讓學生學以致用,也助於為本計畫發展出社區照護方案來改善社區貧困的問題。

課程執行與成果


系統性的理論介紹

介紹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主要理論架構,包括生理、心理與社會,以及潛因、誘因與加重因,還有風險因子及優勢因子等多元架構來理解個人行為以及社會適應問題,以培養學生具備系統性的評估問題視角與能力。。

五場業師演講

在課堂進行中適當地安排五場業師演講,藉由業師分享讓學生能夠了解理論與實務結合的運用狀況,包括:讓嬰兒活下去、青少年文化與偏差行為、在學校服務的社工日常、森林療育、遊民的空間社會關係。

發展七組服務方案

進行分組方案設計與規劃,並且在期末時進行成果報告與分享。本課程共分成七組,每一組針對建農里的一個年齡層,了解其需求或問題並提出可行的服務方案。預計將有七份小組服務方案,並將從七組中選出最佳的一至三組,嘗試於日後在社區中落實。

  • 青少年組-建農青少年的桎梏:隔代教養
  • 建農里青少年之問題初步推測(
  • 成年初顯期及青年期—在建農里落地深根之外地青年的生命故事
  • 成年初顯期及青年期--著眼建農里青年就業情況(
  • 中年期:危機也是轉機?(
  • 建農里中年人口面臨之問題(
  • 建農里居民成年晚期的心理&社會發展(

 

學生進行小組報告與社區居民訪談時合影

學生進行小組報告拍攝訪談人於建農里開設的社區商店

業師演講與學生互動

學習心得1

台東世界展望會李典穎督導的青少年文化與偏差行為演講學生回饋

1.
在聽到林典潁社工督導的個人生命經歷時我很訝異,整場演講的內容變得更有說服力,用來舉例的土豆也是令人心痛的例子。也讓我思考若是未來遇到有類似經歷的兒少時我會如何面對。我想這場演講最讓我自省最多的地方就是這部分。不屬於社工本科系的我,在聽完這場演講後也對偏差行為兒少有了一定的認識,再也不會像過去一樣,只會貼上負面標籤然後無視,也許我無法提供專業的協助,但我想我能做到陪伴和支持。(謝O儀)

2.
當林典潁督導在自我介紹時,就讓人覺得他跟大家很親近,沒有距離感,我想這就是社工所需要的,可以帶給人樂觀開朗的一面,也因為如此,讓這場演講對我充滿吸引力,聽完講師的分享也收穫了許多。…在講師這次分享的結語說到「在他與你相遇後,有人跟他討論,陪著他們走一段路,陪著他們聊聊天,分析他們的處境,最後做出比較有利的判斷,生命有一點小小改變,那就夠了。」,像我跟我那個國中同學一樣,雖然我不是社工,能力也沒有那麼多,但是陪他聊天,聽他說他對未來的規劃,並給予他鼓勵和建議,我想也許這一點小小的動作,也可以使他變得更好,也希望他可以透過自身的經驗去讓更多正在經歷相同歷程的孩子可以回到正常的生活。(沈O杰)

學習心得2

台東學生輔諮中心蔡昕如督導的在學校服務的社工日常演講學生回饋

1.
聽完演講,昕如督導講了兩個例子最讓我印象深刻,第一個是在講處理中輟生問題時發生了兩難,知道個案不來上學的原因,也可以同理他,但是法規就是那樣規定他必須要來上課而遞出法規要求,所以只好一直翻法規字典,看哪一條可以強制個案一定要來上學;第二個是在分享她進入社區幫助辦活動,在計畫結束後社工離開社區,社區還是會繼續舉辦,因為社工只是幫忙社區種下一顆種子。這兩個例子使我知道成為社工後的兩難,以及社區工作的核心概念,又讓我更了解社工師了,謝謝昕如督導這次的演講。(陳O萍)

2.
在這次蔡昕如督導的講座內容中,其實跟我過去所認知到的有許多的不同,這次想要去對比兩者不同,來撰寫此篇心得。...直到這次聽到了蔡昕如督導的講座,我才知道原來真的有這樣學校的人員會這麼深入地去處理這樣的個案情況,甚至是會與社區進行配合,這些都是我過去不曾知曉的輔導人員的一面,同時我也對於台東現在的現況感到驚訝。...我會認為臺東需要這些資源有幾個原因,第一,台東算是地廣人稀的地方,所以在同一間學校就讀的同學所在的住所,位置可能都相當分散,光是拜訪就需要花一番功夫,更不用提如果有許多個案家中需要拜訪,這樣的場合,真的需要有多個人員去分擔這樣的工作。(陳O妤)

學習心得3

台灣森林保健學會林家民理事森林療癒演講學生回饋

1.
我認為這場講座真的是我參與過最令人放鬆的講座,不必放什麼音樂當背 景音樂,僅僅是由講座內容與人員互動等,就營造出了令人放鬆聆聽、學習的 空間,並且我認為除了視與聽,林家民講師在講座過程中讓我們可以藉由精油 的聞嗅去搭配講師的內容,真的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在這次的講座中,除了對於森林療癒、森林療癒的認識外,更是讓我可以去反思是不是在生活中,總是忙碌於許多瑣事、一直把自己困在水泥叢林裡, 一直專注於外在「需要做的事」, 而忽略了自己身心靈因為這些需要而造成的負擔,也忘了要多到大自然中走一走。期許未來可以多重視自己的身心靈一些、多走進大自然一些,期待未來與大自然的更好的相遇!(鍾O儀)

2.
林家民老師透過《花園類型與停留時 間對注意力恢復之影響》這份研究報告,來和我們探討森林是該如何帶給我們 療育、以及其重要性。…在林老師分享的這份參考附件裡先簡單的介紹了注意力恢復理論的四種特徵:遠離性(Being away)、延展性(Extent)、魅力性(Fascination)以及相容性(Compatibility),並依據理論的相關研究來做研究設計,證實人們在接近大自然的環境底下,諸如湖光山色、風光明媚的景象,若是可以慢下步伐,好好的欣賞這些美景,再透過視覺、聽覺、嗅覺、觸摸或品嚐味道等,便可以產生感官上的刺激,並透過感官使注意力恢復進而能夠減輕壓力。…這時不妨可以試試走到附近的公園、河堤邊,甚至遠一點可以至海邊、山上,在這些寬闊的視野環境中很容易就會產生一種延展性,再搭配大自然美麗的景象,像是變化多端的雲彩、美麗的晚霞、無邊無際的星空等。在此舒服的空間中,人們與活動的空間便能產生良好的相容性。(李O璇)

學習心得4

北斗星社工師事務所陳大衛所長遊民的空間社會關係演講學生回饋

1.
今天聽完老師的演講才發現遊民問題不是簡單就能解決的,我們需要去尋找他們所遇到的困境,每個人身上發生的事情不同所以解決方法更不能公式上的套用,而且社工師最厲害的事情就是要自己去發現他們的問題,就像大衛老師所說的如果是問街友朋友們需要什麼幫助統一回答都是「我需要錢,給我錢」所以在問題的發掘就是一個很費力的工作,所以遊民問題只是一個表象,背後錯綜複雜的小問題需要很多人的努力才可以解決他。…我認為政府應該需要思考如何打破這層層阻礙,這樣才是對於他們真正有用的政策,如此一來也可以方便的追蹤這些人的動向,了解這項政策是否有真正的幫助到他們,我認為這才是一個比較完整的計劃。(陳O穎)

2.
聽完了大衛老師的演講,使我能從不一樣的視角去切入遊民的議題,沒想到「空間」對遊民有這麼大的影響。大衛老師分享的內容先從理論方面去告訴我們什麼是空間、空間對人們有什麼影響,再切入到實務經驗的部分,去面對街上的遊民。雖然一開始理論的部分內容偏生硬且挺有深度的,讓我聽得有點一頭霧水,但大為老師幽默地講解非常引人入勝,這場演講非常的精彩,讓我收穫滿滿。…大衛老師還有分享了一個方法「空間覺察法」,是社工運用覺察能力,不止用視覺和聽覺去了解個案,還可以去透過「嗅覺」和「觸覺」去暸解個案的情況,用嗅覺可以瞭解個案的身體情況,有沒有糖尿病或是有沒有吸食強力膠等等,用觸覺可以透過摸個案的皮膚或是床鋪去了解個案是否生病了,或是有尿失禁的情況。同時也要像福爾摩斯般透過個案的生活環境去推斷個案目前的生活狀況,和個案的對話內容去比較,去分析個案的說法是否為真,有無刻意說謊或是隱瞞的事實。(鄭O安)

  •  
  •  
  •  
  •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