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銀髮族休閒活動指導與實務
銀髮族休閒活動指導與實務
開課單位:身心整合與運動休閒產業學系
授課教師:葉允棋
課程目標
臺灣面臨著高齡化社會到來,如何讓高齡者,又稱為銀髮族,能有安康的生活型態,並且因應日常環境,維持著身心靈健康的狀態,是一件刻不容緩的重要事項與議題,更是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的重要基石。因此,本課程將從導入使用者經驗研究,從銀髮族個體出發,運用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思維,去掌握對於銀髮族的理解知識與歷程,並且結合「認知負荷理論」以協助銀髮族活動的設計策略和制定能力。所以本課程目標是讓學生學習評析銀髮族休閒活動指導的批判思考能力,瞭解活動設計與指導的核心概念與知識,養成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其次要目標共有三類:
(1)認知方面: 瞭解銀髮族休閒活動指導的主軸知識與創新思考方向。
(2)技能方面: 掌握髮族休閒活動指導的整體規劃流程與方案評估之技能。
(3)情意方面: 提升學生的挑戰性實作能力與精神。
課程成果
教學創新
透過認知負荷理論,讓各位設計16種不同程度(簡易到困難)的活動。透過這16種不同程度的活動,強化長者(銀髮族)的大腦執行功能,意即讓長者(銀髮族)的大腦在進行重量訓練,以達到鍛鍊的效果。
課程發展
在課程執行活動過程中,包含活動前, 活動中, 活動後等三個階段,共計有12個環節,如以下:活動的主題性、帶領長者運動、動作正確性、口令聲音是否宏亮清晰、發出指令的時間是否洽當、服儀專業且展現活力與熱情、提醒長者動作安全性要領、與長者有目光接觸、能鼓勵學員有適當的互動性、學員參與狀況、能帶動身邊的人一起能帶動、活動的創意性。透過這12種環節細節,讓各位在執行活動時,能夠更加精緻流暢,以達到雙方共學共享共流的效果。
實施成果
銀髮族休閒活動指導與實務累積7套和7場次的建農關懷據點活動教案與成果。在活動的動態過程中,長者對學生的活動設計和關懷均以行動口頭表示非常開心滿意,關懷據點的鄭督導和照服員華姊也給予大力的讚賞和支持,更期盼課程結束後還能保持聯繫。而教學問卷調查方面,本次修課學生共有25位填答者,課程評分數為4.60分(總分為5分),高於校平均(4.45分)、院平均(4.40分)、系平均(4.46分)。而在25位填答者當中,有22位同學推薦其他同學修習本課程,其同意率為88%。

每次活動前,總是會由老師(簡稱小棋)向長者介紹本次活動的組別,包含要執行內容、團隊成員、課程道具等,藉由寒暄開場白的方式,建立團隊與長者的情感聯繫,讓長者能夠融入彼此間的情感默契。

團隊在執行活動時,每組會有1位活動主持人,1位副引導員,2-3位協助員,確保長者在執行活動時,能夠安全無虞,並且充分完成每項活動的內容。

每組執行活動時,盡量以圓桌方式進行座位安排,除了讓長者彼此能夠面對面關心夥伴之外,更重要透過【圓】的概念,讓同學與長者拉近彼此間的群體距離

每組同學在執行活動時,一開始還未進入到課程時,就會有組員開始先與長者互動,並且使用國台語雙聲,音量也會大聲,確保長者能夠準確聽到。

無論是熱身、主要活動和緩和運動的主講者(全體組員)都需要口條清晰,動作指令確實到位。

中間換場時,特別是換主講者時,其他組員都會主動並且熱絡去長者聊天,因為聊天對於長者來說,除了瞭解他們的想法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功能是情感轉移和依附。